1. 產(chǎn)褥期乳房護理的主要部位
產(chǎn)褥期乳房護理的主要部位有胸、乳房、上肢、脅肋部、下肢、背部。
2. 產(chǎn)褥期乳房護理的主穴位
產(chǎn)褥期乳房護理主要穴位有乳中、乳根、膻中、天池、神封、膺窗、脾俞、肝俞、腎俞、肩井等。
① 膻中。
經(jīng)屬: 人脈,位于兩乳線中點,是足太陰脾經(jīng)、足少陰腎經(jīng),任脈之會。按摩
該穴位可主治急性乳腺炎、少乳、咳嗽、胸痛等。
② 乳根。
經(jīng)屬: 胃經(jīng),位于乳頭直下,乳房的根部,按摩該穴位可主治乳少、胸滿、咳嗽、腫塊等癥狀。
③ 乳中。
經(jīng)屬: 胃經(jīng),位于乳房正中間。刺激該穴位可以起到泌乳的作用。
④ 天池
經(jīng)屬: 心包經(jīng)(募穴),位于乳頭外1寸第四肋間隙中,主治乳少、腑下腫、脅肋痛、乳腺炎等。
⑤ 神闕。
經(jīng)屬: 任脈,位于腹中部,臍中央。交會穴主治中風虛脫、水腫等。
⑥ 膺窗。
經(jīng)屬: 胃經(jīng),胸前正中線旁4寸,第三間隙中,主治胸滿、乳腺炎等。
⑦ 神封。
經(jīng)屬: 腎經(jīng),位于胸部正中線(膻中)旁2寸,第四肋間隙凹陷處,主治胸脅支滿、不得息、咳逆、乳汁不足、臥不安、嘔吐、肺癰等。
⑧ 中脘
經(jīng)屬: 胃經(jīng)(募穴),中脘穴位于人體上腹部,臍窩前正中線上4寸,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。主治胃痛、腹脹、嘔吐、泄瀉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便血等。
⑨ 脾俞。
經(jīng)屬: 膀胱經(jīng),位于人體背部,在第十一腳椎棘突下,左右旁開兩指寬處(旁開1.5寸)。
⑩ 膈俞。
經(jīng)屬: 膀胱經(jīng),位于身體背部,當?shù)谄咝刈导幌?,左右旁開二指寬處1.5。
11 肝俞。
經(jīng)屬: 膀胱經(jīng),位于背部脊椎旁,第九胸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寬處(或第九胸椎凸骨下,左右旁開1.5寸)。
12 腎俞。
經(jīng)屬: 膀胱經(jīng),位于人體的背部,在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處。
13 肩井。
經(jīng)屬: 膽經(jīng),肩井穴位于肩上,前直乳中,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,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。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、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。主治乳腺炎、乳少。
3. 產(chǎn)褥期乳房護理的配穴
產(chǎn)褥期乳房護理的配穴有中府、云門、曲池、合谷、少澤,足三里、神闕等。
⑴ 中府。
經(jīng)屬: 肺經(jīng)(募穴)。位于胸前正中線旁開6寸第一肋間骨中,主治胸痛、咳嗽。
⑵ 云門。
經(jīng)屬: 肺經(jīng)。位于胸前正中線旁開6寸,鎖骨下窩凹陷處,主治咳嗽,哮喘。
⑶ 曲池。
經(jīng)屬: 大腸經(jīng)(合穴)。人體曲池穴位于肘橫紋外側端,屈肘,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。取該穴位時患者應采用正坐,側腕的取穴姿勢,去曲池穴位于肘部,尋找穴位時曲肘,橫紋盡處,即肱骨外上內(nèi)緣凹陷處。
⑷ 合谷。
經(jīng)屬: 大腸經(jīng)(原穴)。手背第一,二掌骨之間,約平第二手掌骨中點線處。
⑸ 少澤。
經(jīng)屬: 小腸經(jīng)(井穴)。小拇指指甲0.1寸,主治頭疼。
⑹ 足三里。
經(jīng)屬: 胃經(jīng)(下合穴)。位于腿外側,外膝眼下3寸,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,主治貧血。
⑺ 淵腋。
經(jīng)屬: 膽經(jīng)。舉臂,在側胸部,當腋中線上,腋下3寸,第四肋間隙中。手臂的腋窩處。
⑻ 極泉
經(jīng)屬: 心經(jīng)。位于腋窩頂點,腋動脈處。
⑼ 風池。
經(jīng)屬: 膽經(jīng)。風池穴位于后頸部,后頭骨下,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,相當于耳垂齊平?;虍斦砉侵拢c風府穴相平,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。